建立灵活共享的智慧用能设施。新建公用(含专用)充电桩1500个以上,完成12个以上老旧小区电力扩容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智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网络,力争新增29.6万千瓦容量光伏发电终端。加快推动传统能源网络数字化改造。探索在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建设城市电力充储放一张网“虚拟电厂”。统筹谋划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与能源基金会中国区总裁邹骥签署《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与能源基金会谅解备忘录(2024一2029)》。备忘录围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和能源基金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合作内容包含空气质量改善、能源结构优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交通结构调整及移动源
5月24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印发《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旨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立健全促进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意见》明确,到2025年,绿电绿证交易机制逐步完善,相关示范工程建设扎实
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令〔2013〕10号)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和《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沪环气候〔2024〕32号),以及最新的《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的公告》(沪环气候〔2024〕89
将碳普惠与“乡村振兴”等政策结合,开发包括林业碳汇、农业废弃物利用、生态农业等在内的项目方法学,促进生态价值实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鼓励针对乡村振兴地区的支援型碳普惠开发,设置优先消纳条件、提升激励力度,将乡村振兴战略嵌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将个人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中有效的低碳行为逐步开发为标准化的个人减排场景。探索建立面向公众的个人碳账户体系,提升公众对自身节能降碳行为的感知,为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制定抵消规则,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本市碳排放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本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交易的清缴履约。
依托“随申办”等公共信息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具备方法学与碳普惠项目备案、减排量签发与登记、交易、激励等功能的碳普惠系统平台。在公平性与开放性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对接各类碳普惠项目和场景,尝试与商业碳积分平台连接。降低系统接入成本,提
充分借鉴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及其他类型的自愿减排方法学,综合考虑减排项目及行为的额外性、真实性、普惠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有序引导、逐批开发备案项目类和个人类碳普惠减排方法学。鼓励企业与社会力量自主开发、申报方法学,建立方法学开发、申报、评
黄浦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黄浦区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含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和《黄浦区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含循环经济)工作任务分解表》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黄浦以创建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根据全市2024年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安排
黄浦区2024年节能减排目标为单位增加值能耗力争下降4.3%左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不超过1%,力争完成“十四五”规划进度。进一步完善平台在全区碳排放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建筑等九大领域碳排放管理、一大会址新天地碳排放示范等场景建设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