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于排放效率分配的企业,前三年各类产品碳排放强度(单位产量碳排放、单位业务量碳排放等)持续下降的,对于基于历史排放法分配的企业,前三年碳排放量持续下降的,按表1中相关比例确定企业直接发放配额
新增企业纳入门槛,工业企业和交通1(航空运输企业)为年能耗量1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万吨以上;交通2(水上运输企业)为年能耗量5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10万吨以上;数据中心企业为单体数据中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万吨以上
我国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已取得积极进展,在碳市场的政策体系下,碳排放权的盈余和缺口直接影响排放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影响其产量和效益。建议逐步扩大碳市场纳入行业范围,引入投资机构等非履约主体参与交易,丰富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同时做好配额
1月11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仪式。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围绕金融服务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要求,赋能绿色金融发展,重点打造绿色信息服务、绿色金融供给、绿色产业识别、绿色项目服务、智能分析和预警五大功能
根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及责任分工》(示范区执委会发〔2023〕4号)安排,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现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农业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本市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创新驱动、协同增效的原则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形成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制度体系,实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绿色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孙姝娟就“科技+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向大家讲述了“碳中和”既是责任,也是机遇,从金融赋能科技,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低碳转型。同时也跟大家分享了科技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方法、工具及案例成果展示。
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民建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沈永铭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表示论坛的主题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在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碳中和已成为世界的共识。上海牵头承担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建设、运维职责,绿色金融作为实现
12月23日,在“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今年11月30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4.23亿吨、235.7亿元。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各关键环节初步打通,已经实现预期目标。 根据是否具有强制性,碳市场可分为
据上海发布官微,12月19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一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活动,与张伟共同为储能技术公司在沪成立揭牌。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公司注册在上海黄浦,注册资本50亿元,该公司将加快建设油气基础设施
2023年,上海碳市场正值第十年,市场始终保持高效平稳运行。截至11月30日,全市纳管企业已全部完成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创造连续十年100%履约的纪录,同时,上海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也已全部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
为统筹本区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静安区制定了《静安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