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的重点任务是聚焦“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引导激励行动”“实施碳市场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三大行动,提出了16项重点改革任务。他们分别是建立健全配额总量管理制度、分阶段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优化温室气体排
有效衔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与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分领域逐步降低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门槛、细化温室气体排放种类等内容,建立覆盖主要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碳市场信息发布机制,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每年发布配额分配方案、纳管单位名单及年度报告等政府信息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主要有四方面创新举措:1.总量管理。配额分配制度要同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相衔接,一方面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试点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另一方面也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预留发展空间。2.市场扩围
历史排放法企业若2022-2024年碳排放持续升降且变化率超30%(100万吨以上)或40%(100万吨以下),直接取2024年数据。
航空企业历史强度基数取2019、2023、2024年加权平均值,反映疫情后行业复苏与排放变化,确保配额合理性。
本市建立大型活动碳中和激励体系,对高质量完成碳中和(在管理平台发布证书)的举办单位,将在政策支持、信用评价、金融资源获取等方面优先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中和主题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资本支持低碳领域发展。此举将碳中和成效与市场主体信用价值挂钩,形成"减排-认证-激励"闭环,推动绿色金
明确2017年3月14日前备案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不可用于上海碳市场抵销,引导企业使用新增减排指标。
2025年新增纳管企业门槛为:工业、航空、危废治理企业年能耗超1万吨标煤或碳排放超2万吨;水运企业年能耗超5万吨标煤或碳排放超10万吨;数据中心单体年碳排放超2万吨。
上海市依托“一网通办”构建的碳中和管理平台,为大型活动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支持。平台功能包括文件公开、数据填报、附件上传、报告自动生成、抵销对接、证书发布及汇总分析等,通过标准化模板和移动端适配提升用户体验。该平台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旨在降低申报门槛、提高管理效率。
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结果可通过两种形式发布:一是举办单位在管理平台自主发布"碳中和自我声明";二是由技术服务机构核发"碳中和证书"。证书需经第三方对减排措施、核算过程、注销证明等客观评价后颁发,并注明基本或全口径碳中和。管理平台将对高质量证书(依据核算范围完整性、抵销项目质量、材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