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上海规范碳中和服务机构权责与退出机制

    技术服务机构需具备匹配的设施设备、技术能力及人员,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独立公正开展工作。其对出具的碳中和报告或证书承担法律责任,严禁使用虚假数据、泄露敏感信息或出现重大缺陷。如发现违规,管理平台将撤销相关报告/证书并公告。举办单位需对提交数据真实性负责,若弄虚作假同样面临声明/证书撤

    2025-08-03 10:27:59 浏览量135 评论0
  • 上海明确碳中和核算范围与数据质量要求

    《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第十一条规定,碳排放核算需覆盖活动筹备、举办、收尾全流程,核算范围至少包括举办阶段的基本范围(如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等),鼓励扩展至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须确保可追溯、可核查,优先采用实测值,次选平台提供的缺省值。该要求强化了数据真实性,为后续抵销和认

    2025-08-02 21:50:33 浏览量83 评论0
  • 上海明确碳中和工作需遵循最新法规版本

    根据《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第二十条,举办单位须严格执行国家及本市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若文件版本更新,需按最新要求调整实施流程。第二十一条补充说明,未尽事宜以其他法规为准,确保政策体系的动态适应性。该条款保障碳中和工作始终符合最新监管要求。

    2025-08-02 21:50:14 浏览量90 评论0
  • 上海强化碳中和数据核查与追溯要求

    《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要求举办单位或技术服务机构在核算碳排放时,必须收集活动筹备、举办及收尾全过程的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物资消耗等数据,确保数据可追溯、可核查。活动水平参数及排放因子优先采用实测值,次选管理平台缺省值。核算范围至少包含实施指南规定的基本范围(举办阶段排放

    2025-08-01 10:10:30 浏览量100 评论0
  • 上海细化大型活动碳中和抵销方式与标准

    依据《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抵销大型活动碳排放可采用四类方式:全国或本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碳配额、本市产生的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本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经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碳减排量。抵销分为两级:仅覆盖基本范围称"基本碳中和",覆盖全范围(含拓展)称"全口径碳中和"。抵

    2025-08-01 10:10:08 浏览量123 评论0
  • 上海市碳中和管理平台助力大型活动减排

    依托“一网通办”,上海市建立大型活动碳中和管理平台,提供文件公开、数据填报、报告生成、抵销对接等服务,支持移动端适配。平台基于用户填报生成碳中和实施报告,包括减排情况、核算过程和抵销量。举办单位可选择发布碳中和自我声明或由技术服务机构颁发证书(注明基本或全口径碳中和),平台将展示

    2025-07-31 10:03:38 浏览量1729 评论0
  • 上海明确大型活动碳中和定义与责任主体

    根据《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大型活动包括现场参加人数五千人及以上的演出和赛事、四百人及以上的会议、一万人次及以上或展览面积五千平方米及以上的展览等。碳中和定义为:在优先实施减排措施后,针对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购买或接受捐赠方式获取碳配额或其他碳减排量进行抵销,实

    2025-07-31 10:02:06 浏览量1737 评论0
  • 上海推动碳中和结果多场景应用激励

    除政策支持外,《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第十九条提出将碳中和成效纳入金融、信用等领域应用场景。例如,金融机构可开发基于碳中和的绿色信贷产品,信用评价体系将优先采信高质量碳中和案例。此举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主体积极性,形成“减排-认证-收益”正向循环。

    2025-07-30 16:28:54 浏览量1268 评论0
  • 上海规范碳中和技术服务机构资质与责任

    《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第十七条明确,技术服务机构需具备专业设施、技术能力及管理制度,独立开展碳中和报告编制或证书颁发工作。机构须对数据真实性负责,禁止篡改信息或出具虚假报告,违者将被撤销资质并公示。该条款通过严控第三方服务环节,保障碳中和工作权威性。

    2025-07-30 16:28:36 浏览量1255 评论0
  • 上海宝山区发布绿色低碳业务场景合作项目

    7月24日,据上海市宝山区政府消息,为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宝山区建设“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宝山区发展改革委、建设管理委等六部门统筹谋划,联合推出覆盖产业、市政、建筑、港口等重点领域及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滨江邮轮旅游带等“三箭齐发

    2025-07-29 15:14:11 浏览量176 评论0
  •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持续推动全国碳市场各项机制发展与完善

    全国碳市场已正式运行四周年,作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全国碳市场自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健康有序,呈现出稳中有进、规范有序的发展态势。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破6.7亿吨、成交额460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

    2025-07-29 15:13:56 浏览量129 评论0
  • ​上海工业企业碳排放配额优先采用历史强度法​

    对产品单一且产量与碳排放相关性高的工业企业,配额计算采用历史强度法,以2022-2024年碳排放强度加权平均值为基数,结合2025年实际产量核定,鼓励企业优化生产能效。

    2025-07-28 12:22:00 浏览量289 评论0
回顶部